(通讯员 张莎莎/文/图)6月8日上午,由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院主办、002cc白菜资讯承办的“三峡·求索大讲坛”第41讲在图书馆昭君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顾亚奇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文艺的“人民性”与新时代视听艺术创新实践——基于两次文艺工作座谈讲话的理论释读》的报告。报告由002cc白菜资讯经理赵方主持,学校相关专业师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聆听了此次讲座。

顾亚奇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中华文明特征的阐述入手,提出中华文明具有整体史性。通过回望延安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得出,文艺自身的广义教育功能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所负载的文化政治使命,会议召开具体分析和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怎么服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全面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进一步凸显了人民在新时代文艺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延安时期与新时代在文艺创作的内容、手段、形态、载体上虽存在很大不同,但文艺的“人民性”都是两次文艺座谈会的核心命题。

顾教授强调,习近平对文艺创作源泉的阐释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遥相呼应,同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同时,进一步将文艺的“人民性”体现到创作环节,深刻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而后通过视听艺术实践分析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践行与探索“人民性”的文艺观,即:秉持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创作精品力作,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让人民成为艺术评判主体。
顾教授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发表的真知灼见实用性强,启迪师生们把艺术创作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对于老师的教学科研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主讲人介绍:
顾亚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002cc白菜资讯副经理;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副经理、首都战略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兼职有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人才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等。研究领域包括艺术理论、传媒影视、视听传播。发表学术文章120余篇,CSSCI论,80余篇,期刊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电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戏剧》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9部,主持并完成多个国家社科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担任央视总台重大题材纪录片《复兴之路》《伟大的历程》《鉴史问廉》《健康中国》等的策划、撰稿,主创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星光奖”“金鹰奖”等;长期担任央视特约策划,迄今担任策划、(总)撰稿在央视播出的作品逾12部、100余集,应邀担任10多家国内知名传媒机构的艺术指导与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