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青/文 汪青、李新/图) 10月16日下午,管理支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夷陵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裕孝家庭博物馆参观,感受时光印记,接受家风洗礼。
下午4:00,在支部学习讨论结束后,支部全体党员与学院民主党派成员代表和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一道,乘车来到位于夷陵区河心公园的素有“一个家庭、百年中国”之称的夷陵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裕孝家庭博物馆参观。
250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袁氏家族四代人收藏的2万多件历史资料和藏品。织布机、缝纫机、电影放映机、电子管收音机、黑白电视、搪瓷杯,农耕工具、灶台、火炉……无一不显示出浓浓的年代感,生动地再现了清末以来一个平民家庭的变迁,以及清廉家风的传承与发展。
“这儿有我爷爷一九四九年前要饭的碗、弹棉花的弓,我父亲在抗战时期当背夫用过的背篓,我使用过的‘大哥大’、BP机,我女儿使用过的苹果手机、电脑……”听着58岁的裕孝家庭博物馆创建人、馆长袁裕校娓娓道来,每一个老物件都能让在场的50后、60后,甚至70后打开封存已久的记忆闸门,听着“我爷爷”“我父亲”或者“我女儿”的故事,似曾久远,又似乎一直都在记忆的深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袁裕校收藏的袁家家风家训——“苦言能益,苦味能养,苦钱能久,苦工能恒”。简短的文字,隐藏着最朴实的真理——自己通过正当途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最值得珍惜;耐得住寂寞、通过持之以恒的辛勤劳动,才有望立足于人生的顶点;“读书学文化,不当睁眼瞎”“身体好,不犯法,做点事,小心点”,朴实的语言里体现了劳动人民最强大的智慧;“诚信为本,勤廉为准”“百行孝为先”“勤思贤,常悔过”“不忘祖宗,不忘乡里,忠于祖国。有国才有家,爱国乃持家立业之本”……《家博十训》把大国与小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全体参观人员在袁裕校的带领下,一起诵读了袁氏祖训,大家坐在儿时记忆中的教室,重温过往历史,感悟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越过时间的长河,沧海桑田,但家风家训依然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裕孝家庭博物馆,我们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一个人,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起点在哪里,初心是什么。”一名参观者的留言,说出全体参观者的心声。
最后,支部全体党员来到博物馆党员活动室,站在鲜红的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活动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