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是一名大学教师,还是一位飞行员军嫂。一肩挑起两重担,未曾埋怨,却在11年的理解、付出与守望中,体味着“军嫂”教师的别样幸福。今年9月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师评为“优秀空勤家属”,并受邀赴部队多个驻地作巡回报告。回校后她一如往常,依然默默教书育人。她,就是002cc白菜资讯音乐舞蹈系副教授邹宜宁。
幸福来自于理解
在许多人眼里,选择嫁给飞行员就如选择了担惊受怕、孤独无依。而成为空勤家属11年的邹宜宁却说,守望也是一种幸福,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军嫂。
虽然丈夫一个月只能回家待一两天,但在距离与时间的重叠下,彼此的爱意也变得愈加浓厚。谈到丈夫,邹宜宁眉眼中都是满满的笑意:“我们每天都会通电话。回到家里,他总会主动陪孩子们玩耍,做些家务。他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
刚结婚时,邹宜宁的丈夫还只是一名中队长,周末也总能抽些时间回宜昌陪陪家人。然而,新婚的幸福感很快被聚少离多取代。一年多以后,丈夫当上了大队长,变得格外的忙碌。即使邹宜宁双休日去部队,丈夫也很少能接送她和孩子,到了家属院也只是待上一小会儿,匆匆说几句话就走。那些日子,邹宜宁总在想:在部队工作的人都不要家了吗?
直到2008年的那次雨雪和冰冻灾害才让邹宜宁彻底明白“空勤家属”这个称谓的含义。那一年,邹宜宁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到部队,打算一家人快快乐乐过个春节。谁知南方各地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而丈夫所在的大队接到任务——大年三十紧急空运救灾物资到灾区,5个机组70多名同志在空中度过了大年夜。除夕那晚,丈夫一直在大队待命,随时准备出动执行救灾任务。已经来到丈夫身边的邹宜宁,却是独自抱着孩子在家看电视,心理隐隐有些许失落。然而当新闻上闪过部队飞机的画面,随后又闪现出团长、政委和丈夫的身影时,那一刻她才明白:独守空房的不止她一个,谁不眷念儿女亲情,谁不想有家人陪伴,但,为了“大家”舍“小家”,那是军人的担当,是战友们的事业所系、使命所在。
正是从那个无眠的除夕夜,邹宜宁打心底理解了丈夫的特殊身份和特殊责任。大年初一上午,当看到一夜没睡的丈夫,她当即和他约定:以后你只管忙你的事,既然你不能回家,那我就带孩子周末过来陪你。
守望,短暂相聚,再守望。在邹宜宁家中仍存放着300多张往返学校到驻地的车票、200多张开车过往高速公路的收费凭据。她舍不得丢弃。她说:“那既是我们11年幸福之旅的痕迹,也是我对丈夫飞行事业理解和支持的见证!”
幸福来源于付出
七点钟起床,送儿子去学校后,来学校上课,一天的工作的结束后,就去接儿子放学。回家后,一边带着女儿一边陪着儿子写作业。临睡前,安顿好女儿,再为儿子做两个小时的眼部按摩,然后备课。这就是邹宜宁一天的常规安排,井井有条而又满满当当。
采访时,邹宜宁正带着儿子在医院做牙齿手术。她拿着儿子的病历,风风火火的挂号排队找医生询问病情。时不时向我们歉意的一笑,示意我们再稍等一下。邹宜宁不无感慨的说:“我只有把家给照看好了,他才能安心工作。”
邹宜宁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肩膀上,尤其是一双儿女更是让她费尽心血。白天上课,晚上回家还要边带姑娘边辅导儿子写作业,每天都是深夜才能有喘口气的时间,若是孩子生病则更是让她疲惫不堪。“寒冬的夜晚,我独自带生病的儿子上医院,抱不动我就背着∙∙∙∙∙∙”回忆起一次孩子生病的经历,到现在想起她心里也有些泛酸。
尽管如此,每次接到丈夫的电话时,邹宜宁却总是把自己面对的种种艰难咽到肚里,只挑那些开心的讲给丈夫听。“我何尝不想丈夫能帮我分担一些。但作为飞行员的妻子,我不能提这样的要求,也不会跟他抱怨让他分心。因为我知道,只有给丈夫一个稳固的后方,他才能安心飞行!”
“爱上飞行员,就必须爱上蓝天事业!”邹宜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支持部队的工作,她当起了部队与学校的“连心桥”,多次组织002cc白菜资讯的师生到部队慰问演出、帮教乐器知识、排练文艺节目,坚持为部队送文化,支持部队的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如此,她还当上月老,为一些老师与部队军人牵上了红线,撮合了一对对美满姻缘。
邹宜宁的默默付出,看在丈夫的眼里也记在了心里。一次丈夫怜惜地问她,“额头上的皱纹怎么多了?”她却故意岔开来调侃:“还不是因为总是抬头看天,希望你飞行的时候总是碧空万里,那是‘抬头纹’!”
尽管这份付出,有苦,有甜,有泪,也有欢笑,但在邹宜宁的心里,幸福却历久弥新,常常萦绕心头;虽然这份幸福和常人的理解是那么的不同,但她甘之如饴。
更令人欣慰的是,丈夫也像邹宜宁期盼的那样,不负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和战友们一道出色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安全飞行4600多小时,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邹宜宁一直相信,只要自己的牵挂和问候,即使每天面对高度紧张的飞行,丈夫的心里也会有个最踏实、最安全的港湾,并会为此全力以赴。
幸福收获于讲台
邹宜宁老师的别样幸福不止源于“军嫂”,还收获于她热爱的大学讲台。她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我始终认为:只有自己在事业上不断进取,夫妻比翼齐飞共同进步、让蓝天梦与园丁梦相映成辉,才是对他的最大的支持。虽然为了他的蓝天梦我付出了很多,但在追逐园丁梦的路上我也未曾懈怠。”
正是为了这个“园丁梦”,她增添了更多的忙碌,“匆匆”是她留给同事和员工的深刻印象。白天,匆匆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匆匆赶向教室;夜晚,匆匆安顿好两个孩子后,她又会起床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准备。但邹宜宁在同学们的记忆里,邹老师从没因为“匆匆”而晚到课堂或早下课堂,相反她常常是第一个到达教室的人。
“邹老师的教室就是办公室。非常舒适、干净。教室里放置着六台古筝,供员工使用。在课堂上,她对我们严格要求、一视同仁。有时候,我们没有把曲子弹好,邹老师便利用休息时间,一遍遍继续指导我们,直到我们弹好为止。”员工范迎回忆说。
更让同学们感动的是,邹宜宁老师从未因为自己生病请过假,甚至还坚持抱病授课。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邹宜宁因感冒上火,咽喉发炎,走进教室开口说话时,嗓子嘶哑。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带着员工们一起练唱。每发一次音,她的声音就更哑一些。有的同学主动劝她好好休息一下,而她却笑着说:“我没事儿,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们不能浪费每一节课!”
邹宜宁的付出也赢得员工们的爱戴。因为担心她太忙来不及吃早点,常有员工上课时主动为她带来早餐。“以前还会被员工邀着一起去诳街压马路。现在忙了,好久没去过了!”邹宜宁无奈中笑着告诉记者。
邹宜宁追逐“园丁梦”的收获还不止于这些。2006年她以系里唯一一个论文、答辩双优生的身份获得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学位;2011年,32岁的她成为002cc白菜资讯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历年来她在002cc白菜资讯的员工网上教学评议均分第一,2014年她又入围8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教学名师奖”,目前已进入获奖公示期。而在科研上,邹宜宁近年来也不断取得突破,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学术科研项目,已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邹宜宁的付出和成绩也获得学院的肯定。“邹老师为人低调,工作认真。员工都很喜欢她,她的课堂考核一直名列前茅。她是一名优秀的军嫂,也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公司党委书记邹榜贵如是说。(余东山 程维 彭羽)